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南阳市“十二五”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回眸

    信息发布者:cct110
    2016-12-19 15:43:09   转载

    六位一体铲穷根 同心催开幸福花

      记者 胡楚强  

      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从110万减少至54万,5年内减少一半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从2011年的6776元到如今突破1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

      …… ……

      “十二五”期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山一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工程规划》,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为统揽,坚持贫困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积极探索绿色扶贫、创新扶贫、旅游扶贫、搬迁扶贫、“互联网+”扶贫、产业扶贫等六位一体的扶贫开发之路,扶贫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5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先后莅宛调研,并高度评价了具有南阳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

      绿色扶贫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淮河发源地的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已被列为全省战略,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以呵护环境为第一要务。市委书记穆为民指出,精准施策,发展生态产业,绿色脱贫当是具有南阳特色的脱贫之路。

      淅川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地块零散、耕种不便,基础设施薄弱。自2012年以来,该县在实施整村推进的58个贫困村中,修建村组道路154公里,建水窖、打机井、建高泉饮水引水工程等56个(口),新建基础设施与蓬勃发展的生态产业相映成趣,5.22万人走上脱贫道路。

      “俺种的芦笋爽嫩可口,去年收成很不错。等攒够钱,把房子翻修一下!”1月6日,在淅川县厚坡镇陈营村芦笋基地,正在施有机肥的程浩伟高兴地说。程浩伟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5口人守着4亩薄田,日子过得艰苦。后来,该村引进辉国芦笋合作社,程浩伟开始种植芦笋。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吸收200余户贫困农户种植芦笋2000多亩,户均增收万余元。

      如今,淅川县因地制宜,在贫困村扶持发展湖桑、林果等特色产业2000余亩,扶持700余户贫困农户从事高效种植业。

      创新扶贫

      完善机制精准施策

      精准扶贫,机制是保障。

      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五有”扶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配套建立市四大班子挂点联系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四大班子挂点帮扶贫困乡镇、贫困村“结对帮扶”、同心帮万户脱贫等工作制度,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减贫”。

      特别是在贫困对象精准识别上,我市探索实施了“两个五步走”:一是复核工作“五步走”。公开贫困户、贫困村标准到村到户,保证不漏一户;公示贫困户名单到村到组到户,群众监督,不错一户;公开评议,组建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贫困户代表等参加的评议小组,重点对“可上可下、可甲可乙”等有争议的贫困户、贫困人口进行公开评议;村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公开公示结果。二是退出程序“五步走”。公开脱贫标准到村到组到户;组级核实提出;村级核实上报;乡级审查批准;公示公开结果,确保群众认可。

      市扶贫办主任李敬铎说,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938个贫困村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坚持做到“五有”,即县有规划、乡有计划、村有方案、组有产业、户有项目。实施整村推进村500多个,其中27个村被省扶贫办、省财政厅评为全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示范村,居全省第一。

      旅游扶贫

      用风景敲开致富门

      “这里空气清新,处处是景,自从3年前搞了农家乐,周边地区游客不断。”提到去年收入10余万元的农家乐,西峡县太平镇村民李彦军喜笑颜开。

      李彦军所开的“界岭农家28号”农家乐位于老界岭景区旁的东坪村西地组,推窗可见老界岭秀美风景。门前太阳能路灯、停车场、石亭、小桥等设施既现代又古朴,屋内标间、餐厅宽敞明亮。

      李彦军不是个例。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市扶贫办和旅游外事局对纳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的重点村进行摸底排队,从中选择旅游资源禀赋相对较好,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前景好的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旅游扶贫试点村,整合资金,支持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一些昔日贫困地区村容村貌已大为改观,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扶贫示范村。

      过去4年,我市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找准旅游与扶贫结合点,累计争取省产业扶贫资金9800多万元,市、县、乡三级投入产业培育财政扶持资金7000余万元,大力培育桐柏茶、西峡菇、新野菜、淅川鱼、南召山茱萸、镇平观赏荷、唐河草腐菌等特色种植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增加了贫困地区群众经营性收入。

      搬迁扶贫

      新家开启幸福生活

      我市85%以上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两山一岗地区,即伏牛山区、大别山区和东大岗岗丘区。由于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群众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

      去年12月28日,记者走进西峡县寨根乡界牌村新区张献宝家,看到舒适温馨的卧室内摆放着新式衣柜,干净明亮的客厅里沙发、茶几、电视等一应俱全。张献宝高兴地说:“这么好的生活得益于政府的搬迁扶贫项目,是搬迁搬来的福啊!”

      在2015年生态移民搬迁中,张献宝和其他深山区村民一起搬下山,住进了新区,孩子上学、出门坐车、看病就医等都方便起来,人均年纯收入达1.1万元,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市扶贫办制定了3个硬性条件,确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深山区的独居、散居户;生态脆弱的地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地区。201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6800余万元,对桐柏、淅川、西峡、内乡、南召等县深山区的300多户困难群众实施了易地搬迁,并实现了搬得出、能居住、可致富。

      “互联网+”扶贫

      扶持农民触网增收

      去年7月25日,唐河县成为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8月7日,内乡县政府与阿里巴巴软件有限公司举行农村淘宝项目启动签约仪式;8月12日,苏宁云商与南阳市就全面合作发展电子商务事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9月25日,苏宁云商和国务院扶贫办签署全国农村电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南阳市成为首批电商扶贫对象……大批电商龙头企业的入驻和本土电商的迅速成长,让我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呈现方兴未艾之势。

      线上搭台唱戏,线下踊跃交易。我市在电商人才培养方面,依托南阳理工学院省级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和大中专院校优势加强校企合作,“每天惠”、“苏格时代”、“雪阳”等电商企业采取不同形式培训电商人才,为农产品的销售增添渠道。

      社旗县邮政储蓄银行与扶贫部门联合推出了“小额信贷互助金”项目、内乡牧原公司与扶贫部门联合探索“互联网+”电商扶贫等模式,扶持贫困群众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业产业化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农地入股等,提高困难群众收入。

      产业扶贫

      变“输血”为“造血”

      发展目的是消灭贫困。变“输血”为“造血”,是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我市突出一个“产”字。立足“两山一岗”区域内的资源要素和区位优势,我市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基础,重点选择了一批与扶贫关联度高、扶贫对象能够广泛参与的产业,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理念,做大做强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组织结构,构建新型产业扶贫体系,提升产业扶贫的覆盖率。同时,加强产业扶贫后续支撑能力建设,促进扶贫对象持续增收,产业扶贫稳步推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全市各级扶贫、人社、教育、农业等部门加大劳动力转移、技能、实用技术等培训力度,累计举办培训班3670余期,培训6.3万人。  

      全面小康,时不我待。以“决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为行动号令,我市再次吹响了扶贫攻坚的号角:通过5年的持续攻坚、动态扶持和巩固提升,到2019年,全市7个贫困县、832个贫困村、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摘帽脱贫”,全市基本实现消除贫困。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