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南召:全域景区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信息发布者:cct110
    2016-12-19 15:40:01   转载
    近年来,南召县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生态基础,确立全域景区化战略,用景区的理念和标准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着力推动人居环境、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和文化建设一体联动,同步提升,建成3个省级美丽乡村,52个市级人居环境达标村、示范村,探索出了一条自然美、生态美、人文美、田园美“四美”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    结合改善人居环境,留住自然美。    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从群众最关注、最直接的卫生、道路、环境等基础性工作做起,依山就势,完善设施,植入现代元素,留住山水之美、自然之美,建设宜居美丽乡村。一是环境整治工程。以示范村创建为重点,以“清洁家园”行动、卫生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县内4条主要公路沿线106个村“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治理,建成省级示范村、达标村各25个。探索建立政府补助、村集体和群众为主的管护机制,县财政投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资金3000万元,建立专职卫生保洁队伍,聘用专职村庄保洁员998名,配备垃圾转运车、清运车90余辆,垃圾箱(桶)1100多个,定期清扫保洁,定期收集、清运和处理垃圾,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常态化。二是道路通畅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路网,对县乡路、旅游路、环库路进行升级改造,增强村庄的可进入性,提升与周边景区的联通性。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村相结合,最大限度向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的村倾斜,在西部乔端、板山坪、马市坪等深山区乡镇完成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和道路硬化262公里。通过“一事一议”、以工代赈、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帮扶单位帮扶、社会支持等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1431公里,危桥改造75座、8000延米,新建客货运场站16个,基本实现“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三是美化亮化工程。充分突出地域特色,展现民俗风情,形成简约简单、回归自然的乡村风貌。引入徽派建筑风格,对房屋外墙进行立面改造,采取青砖、瓷砖、塑钢瓦等材料装饰墙檐、房檐,达到整齐划一效果;以村旁、宅旁、路旁、田旁、水旁绿化为重点,在村内主要街道、居民点因地制宜栽植垂柳、石楠、女贞、玉兰、月季等绿化树木,做到乔木、灌木和花草合理搭配,使村庄“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灵活运用废弃大理石、青石板、鹅卵石等本地独有材质铺设道路,用本地青砖、小石头粘贴垒砌户前、路旁小花坛、小花墙。在环村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在穿村路安装仿古路灯,进一步美化、亮化村庄环境。    结合发展特色产业,体现生态美。    坚持把富民强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线,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一是强化“一村一业”。充分发挥“中国玉兰之乡、中国辛夷之乡、中国柞蚕之乡”三个国字号品牌作用,加强培育引导,积极发展以苗木花卉、中药材、袋料香菇种植、柞蚕养殖为支柱的绿色农业。全县以辛夷为主的经济林发展到23万亩,建成了小店鹰山、皇后天桥等万亩辛夷标准化示范基地,共培育苗木花卉专业村69个,建成袋料香菇专业村40个,建成柞蚕专业村31个。依托光伏发电、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引进建设马市坪天池电站、中机国能南河店、小店地面光伏电站、中国风电皇后、小店项目,流转土地2万亩,实现农村人口就业3000多人。二是建设生态庄园。立足产业特色,按照“一园一景”的规划,通过整合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大力发展庄园经济,先后打造了映山红碧桃观光园、碧源莲藕山庄、玉兰生态观光园、紫金园林等生态庄园近40个。2016年,从中筛选出10个精品园区进行精细化打造,对生态庄园周边环境和园内道路、房屋等设施进行美化改造,新建仿古观景亭等设施,引进亲子乐园、农事体验等项目,丰富园区文化内涵和旅游元素,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云阳唐庄桃园通过土地流转,带动本村群众集中种植优质品种“贵妃桃”5700亩,建成交易广场、大门、观光亭、农家乐宾馆、观光步道等基础设施,连续三年举办“桃花节”、采摘季等活动进行对外宣传,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形成了综合带动效应。三是构建高效农业综合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借鉴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经验,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通过推进土地流转,鼓励连片承包、规模经营土地,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农业休闲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走生态农业、农业庄园、乡村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之路。已建成河南稻谷田现代农业基地、崔庄鑫林源种植养殖基地、石门寨沟现代农业观光园等一批集生态农业、农耕体验、田园采摘、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结合开发乡村旅游,共建田园美。    立足特色产业、区位优势,坚持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推动乡村旅游格局从观光式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倡导回归自然的旅游休闲生活方式。一是设计精品线路。规划建设精品线路,穿珠成链,连点成线,开发县城至马市坪、宝天曼生态旅游线路,县城至五朵山景区休闲观光线路,云阳至县城田园风光线路,皇后至云阳、太山庙玉兰景观线路等4条精品旅游线路,围绕旅游环线建设4家自驾游、自助游接待服务站,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二是培育韵味村庄。重点培育以玉兰产业为特色的云阳镇山头村、铁佛寺村,以花卉产业为特色的小店乡李村、皇后乡皇后村,以禅文化、莲文化为特色的留山镇下关村,以根雕、盆景为特色的城郊乡前庄村。充分挖掘当地原生态的农耕文化和山水人文景观资源,打造具有示范效应、鲜明地域特色的韵味村庄,吸引外地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体验农家新生活”。三是开发民宿集群。发挥重点景区周边传统村落和民俗建筑的优势,实施民宿开发工程,鼓励农民利用自有空闲住宅,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打造民宿度假区,叫响原生态乡村慢生活品牌。在宝天曼景区、猿人山森林公园、回龙沟、皇后天桥、辛庄水库、县城周边等区域建立农家乐宾馆集群15个,总数超过400家,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开发出云阳“贵妃桃”、留山“碧源莲藕”、太山庙“黄金梨”、马市坪“薄皮核桃”、乔端“山拳菜”、南河店“柴鸡蛋”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二十余个,极大满足了来召游客途中可观赏、可停留、可居住、可购物的需求。    结合提升文化内涵,培育人文美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塑造精神文明风尚,使群众居住美的环境、拥有美的心灵,共享美的生活,培育美丽乡村人文之美。一是挖掘文化内涵。根据各地历史文化积淀和民俗文化特色,按照“一村一特色”的建设思路,着力培育以南召猿人、楚长城为依托的远古文化品牌;以南召石人山、宝天曼为依托的自然生态文化品牌;以南召五朵山、丹霞寺为依托的宗教文化品牌;以莲花温泉水城、莲花湖中医药养生城为依托的医药养生文化品牌。精心打造出了灯谜文化、云彩灯、十二美女舞、五朵山传说、兴凤寺传说等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云阳镇大关村、马市坪乡转角石村、云阳镇老城村、崔庄乡粮食川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古村落,城郊乡董店村成为孝道文化示范村。二是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效能,新建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打造成为集宣传文化、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发挥县音舞协会、书法协会、摄影协会、诗词协会、玉兰合唱团等县内文化团体的主体作用,组织彰显本地特色的影展、书法展、文艺演出,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培育文明风尚。利用经典诵读、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等途径,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俭教育,引导教育广大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荣辱观教育协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组建巡逻打更队,推行百姓调解,强化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连续开展7届年度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乡村人物、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评选活动,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